这些肿瘤“超级微创”可完美体育登录治疗早筛早治是关键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4-14
 我国是癌症大国,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,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,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,占全球23.7%,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。同年,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,其中我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,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%。  在全球所有癌症中,消化系统肿瘤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稳居各瘤种前十。其中发病率约占25%,死亡率约占35%。由于消化系统肿瘤确诊时多已为晚期,

  我国是癌症大国,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,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,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,占全球23.7%,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。同年,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,其中我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,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%。

  在全球所有癌症中,消化系统肿瘤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稳居各瘤种前十。其中发病率约占25%,死亡率约占35%。由于消化系统肿瘤确诊时多已为晚期,预后普遍较差。

  近年来,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,消化内镜在消化道早癌的治疗中已进入“超级微创”时代。超级微创手术在保证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祛除病变,实现“治愈疾病,恢复如初”的目标。

  简言之,就是通过胃肠镜的自然诊疗过程,在保证器官功能和完整性的前提下,就可达到消化道早癌根治的目的,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创伤大、脏器缺如的情况。

  通过早诊早治,可以把消化道肿瘤的总体5年生存率从原来的20%左右提高到90%、甚至更高。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。

  消化道的管壁基本由内而外分为粘膜层、粘膜下层、固有肌层及薄如蝉翼的浆膜层。处于粘膜层的病变均适合内镜下切除,包括息肉、神经内分泌肿瘤、早癌等;对于良性粘膜下肿瘤也可行内镜下切除,如平滑肌瘤、间质瘤、脂肪瘤、异位胰腺等。

  对于浸润至粘膜下层的消化道早癌也有部分病变可通过内镜下切除。只是对于这部分病变是属于相对适应症或扩大适应症,也仅限于处于粘膜下中上1/3层的早癌,即不超过SM1的病变,因为这类病变淋巴结转移率非常低,且可通过定期复查的方式进行有效的随访观察。

  此外,对于一些特殊情况,即使浸润深度已超过SM1,但本人有强烈的内镜治疗意愿,或有其他疾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,均可考虑行内镜下治疗。甚至通过内镜全层切除或与腔镜双镜联合的方式,进行病变切除及淋巴结清扫。

  内镜治疗术后随访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局部残留/复发、转移和异时性病变。但目前对于内镜治疗后的实际随访方法尚无基于证据的共识。应就治疗技术、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的可治愈性评估、多发病变及癌的危险因素、潜在疾病等方面,制定随访计划。

  总之,早癌的管理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,内镜下完整切除病变,只是完成了关键的第一步,后续的随访、复查也是重中之重。这就需要严格遵医嘱,定期完成内镜、胸腹影像学等相关复查。

  术后除了定期随访、复查外,饮食、用药等也需谨慎。消化道内镜微创治疗后,一般要求患者尽量卧床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及劳累,甚至需遵医嘱在一定时间内禁食水,服用相关制酸、保护粘膜等药物,有效促进创面愈合,避免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的发生。何时可以开始进食、服药时长等均需遵医嘱,进食的原则也是从流质、逐渐过度到半流质、普食,也应以易消化、清淡饮食为主。

 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与多种风险因素相关,这些风险因素可细分为不可控风险因素和可控风险因素两类,常见的不可控风险因素包括种族、年龄、性别和家族健康史等,常见的可控风险因素包括Hp感染,饮酒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,较高量的高盐、腌制、超加工食品的摄入,及较高温度饮食摄入等不健康饮食习惯。

  此外,还有肥胖、代谢性疾病等患病风险因素。因此,我们要从可控风险因素入手,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,杜绝高盐、腌制等不健康食品的长期摄入,清淡、合理饮食,多运动、有效控制BMI,避免肥胖等患病风险因素。当然,为防患于未然,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。

  我们建议以下人群应当定期开展胃肠镜检查: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要每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;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建议遵医嘱定期复查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